2025年9月1日,TikTok Shop正式启用AI驱动的广告系统GMV Max,这一强制性更新标志着平台广告策略彻底告别人工操作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全面迈入AI自动化时代。一时间,卖家群体反响剧烈:有人单日GMV翻倍,也有人面临广告回报急剧下滑。这场变革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电商生态的结构性转变。
1.变革核心:从"手动挡"到"自动挡"的彻底转型
GMV Max的核心是广告投放逻辑的根本重构。在旧系统中,卖家拥有极高自主权,如同驾驶"手动挡"汽车,可以手动设置广告类型、精细选择受众、调整出价与区域,并手动搭配创意素材。而GMV Max系统更像一位"AI代驾",卖家只需设置预算与ROI目标,AI便会自动整合店铺所有可用内容,在TikTok全域识别高意向用户,实时调整出价与投放策略。 这一变化的根本在于从"流量思维"转向"成交思维"。新系统分为Product GMV Max(主打短视频带货)和LIVE GMV Max(专注直播间流量提升),同时推出ROI Protection功能,当广告实际回报低于设定目标90%时,平台会自动补偿广告额度。
2. 利益格局重构:不同类型卖家的分化反应
这一强制转型在卖家群体中引发截然不同的反应。对资源有限、经验尚浅的中小卖家而言,GMV Max大幅降低广告操作门槛,简化流程,ROI保护机制有效缓解试错成本,测试期曾帮助部分卖家减少30%的损失。 然而,成熟品牌、大卖家和广告代理则普遍担忧。核心问题在于控制权和透明度下降:无法再进行人群分层和预算精细分配,仿佛策略被置于"黑箱"之中。此外,归因逻辑也引发争议——GMV Max可能将投放期间的全部成交计入广告成效,即便用户并未看到广告,导致效果评估与跨渠道策略难以准确实施。
3. 素材为王:模板化批量生产取代混剪去重
在AI拉平投放技术后,创意素材成为唯一核心变量。AI会以"赛马机制"测试素材表现,将预算快速集中于高效内容。建议采用模板化批量拍摄: 首先是多角度拍摄,围绕一个产品从正面展示整体外观、侧面突出设计细节、细节特写和真人使用场景等不同维度拍摄。其次是单镜头多次剪辑,一个1分钟素材可剪成30个相似但不重复的片段。最后是多模板套用,同一段原始素材配以不同音频:原声、达人口播、热门BGM等。 不同消耗级别的卖家应遵循相应的素材上新标准:日耗1万美金以上需日均上新32条以上,日耗5千美金以上需25条以上,日耗2千美金以上需10条以上,日耗500美金以上需3-5条。
4. 大促期间的GMV Max运用
黑五等大促期间,广告投放已成为商家获取增长的核心渠道。平台数据显示,超过80%的商家借助广告投放实现生意爆发,投广商家在黑五期间的GMV平均涨幅是未投广商家的3倍。 大促投放分为三个阶段:筹备期(9月-10月)重点是选品上新、储备素材和提前启动GMV Max大促模式;预热期需要测爆品和内容种草,数据显示爆品仅占动销商品的0.3%,其销售额却占据有爆品商家GMV的81%;爆发期则要稳定ROI并持续放大爆品,进阶商家可通过直播投广撬动自然流成交。
5. 投放进阶:从测试到放量的完整路径
成功的GMV Max投放通常遵循"一选二测三投放四铺五盘六放量"的节奏。选品阶段需要深度调研竞争环境和策略,测品阶段要针对对标商家素材做拆解分析,投放阶段处理消耗低投产低、消耗高投产低等不同状况,铺达人阶段按配合度、内容模型、电商数据、人群探索四个标准筛选KOC。 当出现头部计划(单计划日消耗超500美金且投产为正)时,需要进行头部创意的裂变与复拍、支付ROI提额、存量计划观察等操作。账户稳定期的标志包括每日转化破500单以上、存在能裂变复制的素材、账号模型趋于精准等。
6.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TikTok的变革顺应了Google(Performance Max)和Meta(Advantage+)等科技巨头转向AI驱动的行业大趋势,但TikTok"一刀切"式的强制推行显得更为激进。这种高度自动化系统一方面便于平台应对外部监管,另一方面算法的"黑箱"特性也可能给监管带来新挑战。 对卖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旧的运营经验可能一夜清零,但竞争也回归到更纯粹的商业本质。未来的胜出者属于那些真正理解用户、能提供极致产品、生产高质量内容并与AI协同共舞的品牌。当投放技术被拉平,唯有好产品、高质量内容,才能与AI协同共赢。
希望今天带来的干货知识能对各位老板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与出海营销相关的问题,欢迎扫码联系小助手,或者提问区提问优化师,和我们一起学习和成长。最后,祝您的出海电商业务越来越好!
|